**出诊时间**:周四下午。教授苏惠萍,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原呼吸科主任、国际部主任及健康管理中心主任,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“中医肺病学”的学科带头人,此外也是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膏方分会的会长。她在治疗肺结节、肺间质纤维化、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阻肺、慢性咳嗽、急慢性咽炎、过敏性鼻炎、肺癌、支气管扩张及其他相关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,并专注于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的病症。
苏惠萍教授在“冬病夏治”领域的研究深厚,并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,形成了系统的辨证施治方法。她强调“天人相应”和“春夏养阳”的中医核心理念,通过这一理念,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。
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
苏惠萍教授指出,“冬病夏治”是中医“治未病”思想的重要体现,特别适用于冬季容易加重的慢性病。她认为,“春夏养阳”是其核心理论。夏季阳气充沛,人体的毛孔开放,是通过外治法来温补阳气、排除寒邪的最佳时机。她提到:“冬病在夏季个体可缓解,此时治疗能有效调整体质,减少冬季发作。”
辨证施治的核心方法
苏教授介绍了冬病夏治中个体化辨证的核心方法,包括:
- 药物疗法:
- 非药物疗法:
1. 内服法:针对肺、脾、肾三个脏腑的虚损,选用补气药物(如黄芪、党参、肉桂等)进行调理。
2. 外治法:使用穴位贴敷(如三伏贴),选用辛温药物贴敷于对应的腧穴,以激发体内阳气。
1. 针灸:通过调节气血,使用相关腧穴,如膻中、肺俞、足三里等。
2. 拔罐:通过在背部施行拔罐,去除体内寒湿,增强患者抵抗力。
3. 推拿:适用于促进气血流通,特别对儿童及成人慢性咳喘症状有良好效果。
临床应用的辨证要点
冬病夏治中,苏教授强调需结合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个性化方案调整。常见证型包括:
- 肺气虚:表现为易感冒、气短——重点补充肺气。
- 脾阳虚:表现为痰多、食欲不振——通过健脾化痰加以调节。
- 肾阳虚:表现为畏寒、腰膝酸软——需温肾纳气以增强体质。
- 痰瘀互结:表现为久咳、舌暗——活血化痰以恢复健康。
患者常见误区
苏惠萍教授指出患者在冬病夏治过程中常见的一些误区:
- “贴一次就见效”:她强调冬病夏治需坚持3年以上的时间,尤其是在三伏天内坚持治疗才能巩固效果。
- “自行贴敷更方便”: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腧穴,自行贴敷可能效果不佳。
- “只贴药不调理”:需结合饮食、作息等综合调养,以达到最佳效果。
总结而言,苏惠萍教授倡导的冬病夏治方案强调“辨证+时机+坚持”,结合传统中医整体观和现代临床实践,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策略。患者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长期坚持才能实现最佳健康效果。请关注[3499拉斯维加斯],获得更多健康指导与服务。